图为生态四合——蓝天白云绿水青山
图为河道治理过后水清岸绿
近日,家住广德县四合乡宏霞村的退休教师杨传兴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:灵山大峡谷到大坝河段的“河长”。
每天,他都会到他承包的河段去走一遍,巡一次河。“我随身会带个塑料袋,用来装垃圾用。”杨传兴说,“刚开始时,确实有不少垃圾要捡,现在基本上很少有垃圾了。我巡河时,要是看到河道两岸有白色垃圾就捡起来,要是在河里看到漂浮物,我会打电话给保洁人员,他们会有专人来清理。如果看到村民乱倒杂物进河,也会及时劝阻。”
“民间河长”,是四合乡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当中所做的一项创新。四合乡充分发挥群众作用,设立“党员河长”、“巾帼河长”、“爱心协会河长”和“老年协会河长”等“民间河长”,形成“政府河长”与“民间河长”的“双河长”模式,充分凝聚社会共识,在全乡迅速营造起“政府引导、群众参与、共管共享”的良好氛围,推动河流管理保护成为社会自觉行为。河长制公示牌上清楚地公示着各级河长的姓名和职务,同时河流名称、河道起止、长度、整治目标及任务等信息一目了然。
“以前有很多人把河道当成垃圾箱,有什么杂物污水的,都直接倒在河里,自从政府推行河长制,每一段河流都有人管了,居民的素质也提高了,现在河里的水真的清亮了很多,看着都舒服。”一位住在河边上的刘姓居民这样说道,“我儿子以前叫我住城里去,现在倒好,天天往我这里跑,说我这里环境好咧。”
四合乡目前共有民间河长26名,像杨传兴一样,他们的肩上都多了一份责任。“没有工资,我们纯属自愿。”徐村社区刘村到新桥段的“河长”刘盛东摆摆手,“这是做好事啊,对子孙后代都有好处的,我们当然支持,还要发动更多的人都参与到保护河流这件事中来。我们在家没什么大事儿,现在还能发挥余热,我感觉很值。”
“民间河长解决了乡、村河道监管缺人的问题,确保了巡查常态化。”四合乡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介绍。“随着‘民间河长’的加入,以点带面,带动周边居民都加入到了河流保护工作中来,我们的河长制工作才能更好的全面推进。‘民间河长’是对‘政府河长’的有益补充,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对水环境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。”